别吕德常

· 贝琼
黄鹤仙人道德尊,少年曾记及龙门。 王山照座联兄弟,白发升堂识子孙。 衰謉已知英气尽,激昂犹喜赏音存。 不堪杜宇催归客,明日扁舟出海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鹤仙人:指吕德常,因其道德高尚,被比作仙人。
  • 龙门:比喻高贵的门第或重要的关口,这里指吕德常的门第。
  • 王山:可能指吕德常的居所或其家族的象征。
  • 升堂:比喻进入尊贵者的家或达到某种境界。
  • 衰謏:衰老而轻薄,这里形容作者自己的老态。
  • 英气:英雄气概。
  • 赏音:知音,指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 杜宇:即杜鹃,其啼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或思乡。
  • 扁舟:小船。
  • 海村:海边的小村落。

翻译

吕德常先生,您如同黄鹤仙人一般道德高尚,我年轻时曾有幸拜访您的高门。您的家族光辉照耀,我们如同兄弟般亲近,如今我白发苍苍,再次来到您的家中,竟能见到您的子孙。我已老态龙钟,英气不再,但仍然庆幸有您这样的知音存在。然而,杜鹃的啼声催促我这归乡的客人,明日我将乘着小船离开这海边的村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吕德常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黄鹤仙人”和“龙门”等词语赞美了吕德常的高尚品德和显赫家世,而“王山照座”和“白发升堂”则描绘了两人深厚的情谊和岁月的变迁。末句以杜鹃啼声和扁舟出海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