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五十三首

萋萋南涧草,灼灼东园花。 岂不念容色,独奈景光何。 昨日日苦短,今日日复斜。 青阳坐迟暮,为乐何蹉跎。 李膺匪名士,石崇岂豪家。 得失更相酬,盛衰递来过。 宁不知至理,悲悔徒自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灼灼:形容花朵鲜艳明亮。
  • 容色:容貌和肤色。
  • 独奈:无奈,无法抗拒。
  • 景光:时光,光阴。
  • 青阳:春天。
  • 迟暮:晚年,比喻时光流逝。
  • 蹉跎:虚度光阴。
  • 李膺:东汉末年的名士,此处指并非真正的名士。
  • 石崇:西晋时期的富豪,此处指并非真正的豪门。
  • 得失:成功与失败。
  • 盛衰:兴盛与衰败。
  • 至理:最高的真理或道理。

翻译

茂盛的南涧草,鲜艳的东园花。 怎能不念及自己的容貌和肤色,无奈时光流逝。 昨天的日子已经很短,今天的日子又已倾斜。 春天坐着等待晚年,享乐为何如此虚度。 李膺并非真正的名士,石崇也不是真正的豪门。 得失相互交替,兴盛与衰败轮流来过。 怎能不知道这最高的真理,悲伤和悔恨只是徒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得失的深刻认识。诗中“萋萋南涧草,灼灼东园花”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引出对容颜易老的感慨。后文通过对名士与豪门的否定,进一步阐述了人生得失无常、盛衰更迭的哲理。最后,诗人以“宁不知至理,悲悔徒自多”作结,表达了对人生真理的洞察和对无谓悲悔的超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