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乐吟二首

· 贝琼
南村北村喧仆姑,一雨已苏百草枯。 青稻如云不见涂,木龙三伏閒在隅。 检源之乐人间无,阿翁哺雏妻饷夫。 生来不作章句儒,但拟百斛量明珠。 东家击鲜大作社,西家酒熟携满觚。 诏书昨日五门下,天子尽赐今年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仆姑: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翻土。
  • 木龙:古代的一种灌溉工具,类似于水车。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检源:检查水源,这里指管理灌溉。
  • 饷夫:给劳作的丈夫送饭。
  • 击鲜:宰杀新鲜的牲畜。
  • 作社:举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
  • :古代的一种酒器。
  • 五门:指皇宫的五个门。

翻译

南村北村都响起了仆姑翻土的声音,一场雨已经让百草复苏,枯萎的景象不再。青稻长得像云一样茂盛,看不到田间的泥土,木龙水车在三伏天里静静地闲置在角落。管理水源的乐趣在人间是找不到的,老翁喂养着小鸟,妻子给劳作的丈夫送饭。我生来就不想做一个只会读书的儒生,只想像量百斛明珠那样精确地管理水源。东家宰杀新鲜的牲畜举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西家的酒酿好了,满满地装在觚中。昨天诏书从皇宫的五个门下发,天子宣布今年全免租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农村的丰收景象和农民的喜悦心情。通过对比农具的闲置和稻田的茂盛,诗人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检源之乐人间无”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水利管理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天子免租的消息更是为这幅田园画卷增添了一抹亮色,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赞赏和对农民福祉的关心。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