僦居避隘般移之日雨乎适至厥时久燥

土市子东曹门西,衡门之下聊栖栖。 古堂疏豁还高榻,故国行藏有杖藜。 巳多佳树琴书静,复值炎天雷雨低。 幡幡麦秀真堪喜,阮籍途穷未足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僦居:租赁居住。
  • 避隘:避开狭窄的地方。
  • 般移:搬迁。
  • 疏豁:宽敞明亮。
  • 行藏:行踪,这里指生活状态。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幡幡:形容麦浪翻滚的样子。
  • 阮籍途穷:比喻处境困难,无路可走。

翻译

在土市子东边,曹门西边,有一扇简陋的门,我暂且在此栖息。 古堂宽敞明亮,高高的床榻,我依靠着藜杖,思考着故国的生活状态。 这里有很多美丽的树木,使得琴声和书声都显得格外宁静,又恰逢炎热的夏天,雷雨声低沉。 麦田里的麦浪翻滚,真是令人欢喜,即使像阮籍那样走到绝路,也不值得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搬迁至新居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土市子东曹门西”点明了新居的地理位置,而“衡门之下聊栖栖”则表达了诗人暂时的安顿。后文通过对古堂、佳树、炎天雷雨的描绘,展现了新居环境的宁静与舒适。最后,诗人以“幡幡麦秀真堪喜,阮籍途穷未足啼”作结,表达了对新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失希望和喜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