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遇友夜泊感赠

舟夜双灯倚碧滩,江云蔼蔼覆春湍。 中年独觉沧洲稳,直道谁非行路难。 坐里旌旗环汇泽,花时金鼓发长安。 时危故国思芳草,懒慢先君得桂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蔼蔼: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
  • 沧洲: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直道:正直的道路,比喻正直的行为或原则。
  • 行路难:比喻人生的艰难。
  • 汇泽:汇聚的水域,这里指江河湖泊。
  • 金鼓: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进退的乐器,这里指战争或军事行动。
  • 芳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理想。
  • 桂冠:古代用桂叶编成的帽子,象征荣誉或成就。

翻译

夜晚,船只停靠在碧绿的沙滩旁,双灯相依,江上的云雾密布,覆盖着春水急流。 中年之后,独自感受到隐居生活的安稳,但正直的道路又有谁不觉得艰难呢? 坐中仿佛看到旌旗环绕着水域,花开的季节,金鼓声响彻长安,象征着战争的开始。 在动荡的时代,我依然怀念着故国的美好,懒散地,我先于你获得了荣誉的桂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泊舟时的所感所思。通过对江云、春湍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中年独觉沧洲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后句“直道谁非行路难”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艰难认识。最后两句通过对“芳草”和“桂冠”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个人荣誉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观。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