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生至自泰山二首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俯首无齐鲁:形容视野开阔,看不见传统意义上的齐、鲁两个古代行政区划的边界。
  • 东瞻海似杯:向东远望,大海如同一个小杯子,比喻大海的广阔。
  • 斗然:突然,陡然。
  • 万山开:形容群山层叠,仿佛是万座山峰一起打开。
  •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古人认为太阳从扶桑升起。
  • 碣石:古代地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附近,常用来象征北方边塞。
  • 秦始后: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 汉皇台:此处可能指的是汉代的皇家建筑或遗迹。

翻译

当你低下头,已经看不到传统的齐、鲁大地了;向东望去,大海就像一个小小的酒杯。突然间,一座高峰拔地而起,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它周围竟仿佛有无数山峦相继展开。太阳像在扶桑树上升起一样每天升起,天空中似乎有碣石从北方压下来。你看,自从秦始皇统一后,这片土地上依然还有汉代皇帝留下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丽的惊叹和历史沧桑的感慨。"俯首无齐鲁"以夸张手法展现了泰山之高,"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则描绘了山势的陡峭和连绵。"日抱扶桑跃"运用神话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天横碣石来"则象征着北方的边塞气息。最后两句,诗人以秦始皇和汉皇台的历史对比,展现出尽管朝代更迭,但泰山的永恒与人类文明的延续性。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寓言性强,富有哲理。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