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稚明

献策长安后,回翔已十年。 身为万夫长,家有十三篇。 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 相逢湖水上,同调转相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献策:提出建议或计策。
  • 回翔:徘徊,停留。
  • 万夫长:古代军职,指挥万人的将领。
  • 十三篇:指著作或文章。
  • 治装:准备行装。
  • 相逢:相遇。
  • 同调:志趣相投。

翻译

在长安提出建议后,已经徘徊了十年。 身为指挥万人的将领,家中有十三篇文章。 忧国之情只能化作双泪,准备行装却无半文钱。 在湖水上相遇,志趣相投,转而相互怜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有志之士的困境与无奈。诗中,“献策长安后,回翔已十年”表达了主人公在长安提出建议后,却未能得到重用,十年间只能徘徊不前。身为万夫长,家有十三篇,显示了他的才华与抱负,但“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则揭示了他的忧国之情与生活的窘迫。最后两句“相逢湖水上,同调转相怜”则表达了他在困境中遇到知己的欣慰与相互怜惜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主人公的无奈与期望,以及对知己的珍视。

李云龙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 7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