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咏二疏

二疏昔见机,解绶同归去。 当时富贵者,讵识归田趣。 譬之凤凰乌,千仞见高举。 纷纷道傍人,叹息两贤傅。 能以仁为宅,复以义为路。 赐金亦云多,君储两深顾。 明此代谢理,匪为邀声誉。 行行适桑梓,去去远尘务。 生理不足论,延宾畅情素。 知止斯无殆,明哲当早悟。 幸有旧田庐,非无子孙虑。 后人继高躅,贤名亦同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疏:指西汉的疏广和疏受,两人因见机而退,辞官归隐。
  • 解绶:解下印绶,指辞官。
  • 归田:回乡务农,指归隐。
  • 千仞:形容极高。
  • 高举:高飞,比喻超脱世俗。
  • 道傍人:路人。
  • 贤傅:贤明的师傅,指疏广和疏受。
  • 仁为宅:以仁爱为居所,比喻以仁爱为本。
  • 义为路:以正义为道路,比喻行事正直。
  • 赐金:皇帝赐予的金钱。
  • 君储:君王的储备,指皇帝的赏赐。
  • 代谢理:指事物更替的道理。
  • 邀声誉:追求名声。
  • 桑梓:家乡。
  • 尘务:世俗的事务。
  • 生理:生计。
  • 情素:真情实感。
  • 无殆:没有危险。
  • 明哲:明智的人。
  • 田庐:田地和房屋。
  • 高躅:高尚的行为。

翻译

疏广和疏受昔日见机行事,一同辞官归隐。当时的富贵之人,怎能理解归隐田园的乐趣。他们如同凤凰乌,在高空中自由飞翔。路人们纷纷赞叹,两位贤明的师傅。他们以仁爱为本,行事正直。皇帝赐予的金钱虽多,但他们深知君王的赏赐。明白事物更替的道理,并非为了追求名声。他们回到家乡,远离世俗的事务。生计不足挂齿,只愿与宾客畅谈真情。他们知道停止没有危险,明智的人应早日觉悟。幸好有旧日的田地和房屋,不必为子孙担忧。后人继承他们高尚的行为,他们的贤名也因此流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赞美疏广和疏受的归隐之举,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向往。诗中,“二疏”被比作高飞的凤凰乌,形象地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品质。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仁为宅、义为路”的价值观,认为这是贤者应有的行为准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追求。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