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
南伐经年驾北还,丽云迟日蔼燕关。
花明合殿春开扇,柳引千官晓复班。
新有越裳供雪雉,更闻飞将夺天山。
务农销甲从今事,饱饭行歌兴不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丽云迟日:指美丽的云彩和缓慢的日光。
- 蔼燕关:燕关,指燕山关隘,此处形容景色和气氛的和谐。
- 合殿:指宫殿。
- 晓复班:早晨再次上朝。
- 越裳:古代国名,位于今越南北部,此处指远方。
- 雪雉:白色的雉鸟,象征祥瑞。
- 飞将:指勇猛的将领。
- 天山:指新疆的天山山脉,象征边疆。
- 务农销甲:指从事农业,减少军备。
- 行歌:指唱歌,表达欢乐。
- 兴不悭:兴致不减,意指心情愉快。
翻译
南征一年后,战车北归,美丽的云彩和缓慢的日光笼罩着燕山关隘。春天在宫殿中盛开,花儿明媚,柳树引导着官员们早晨再次上朝。远方的越裳国贡献了象征祥瑞的白色雉鸟,更听说勇猛的将领夺取了边疆的天山。从今以后,务农减兵,人们可以吃饱饭,唱歌表达欢乐,心情愉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征归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宫廷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和平与繁荣的主题。诗中“丽云迟日蔼燕关”和“花明合殿春开扇”等句,以华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宫廷的祥和。后半部分提到务农减兵,饱饭行歌,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繁荣时代的赞美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