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

南伐经年驾北还,丽云迟日蔼燕关。 花明合殿春开扇,柳引千官晓复班。 新有越裳供雪雉,更闻飞将夺天山。 务农销甲从今事,饱饭行歌兴不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丽云迟日:指美丽的云彩和缓慢的日光。
  • 蔼燕关:燕关,指燕山关隘,此处形容景色和气氛的和谐。
  • 合殿:指宫殿。
  • 晓复班:早晨再次上朝。
  • 越裳:古代国名,位于今越南北部,此处指远方。
  • 雪雉:白色的雉鸟,象征祥瑞。
  • 飞将:指勇猛的将领。
  • 天山:指新疆的天山山脉,象征边疆。
  • 务农销甲:指从事农业,减少军备。
  • 行歌:指唱歌,表达欢乐。
  • 兴不悭:兴致不减,意指心情愉快。

翻译

南征一年后,战车北归,美丽的云彩和缓慢的日光笼罩着燕山关隘。春天在宫殿中盛开,花儿明媚,柳树引导着官员们早晨再次上朝。远方的越裳国贡献了象征祥瑞的白色雉鸟,更听说勇猛的将领夺取了边疆的天山。从今以后,务农减兵,人们可以吃饱饭,唱歌表达欢乐,心情愉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征归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宫廷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和平与繁荣的主题。诗中“丽云迟日蔼燕关”和“花明合殿春开扇”等句,以华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宫廷的祥和。后半部分提到务农减兵,饱饭行歌,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繁荣时代的赞美和期望。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