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
青天万仞削芙蓉,忆踏匡庐第一峰。
哀壑暮云埋虎豹,大江春浪变鱼龙。
天池御笔亲留碣,石室山僧独扣钟。
綵笔昔曾霄汉上,旧题应被紫苔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仞 (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 削 (xiāo):形容山峰陡峭如削。
- 芙蓉 (fú róng):荷花,此处比喻山峰秀美。
- 匡庐 (kuāng lú):即庐山,位于江西省。
- 哀壑 (āi hè):深邃的山谷,带有哀愁之意。
- 天池 (tiān chí):指庐山上的天池。
- 御笔 (yù bǐ):皇帝的笔迹。
- 碣 (jié):石碑。
- 石室 (shí shì):山中的石洞或石屋。
- 綵笔 (cǎi bǐ):五彩的笔,比喻文采。
- 霄汉 (xiāo hàn):天空,银河。
- 紫苔 (zǐ tái):紫色的苔藓。
翻译
青天之下,山峰如削,宛若万仞之高的芙蓉,回忆起曾踏足庐山之巅的第一峰。深邃的山谷中,暮云笼罩,仿佛埋藏着虎豹,而大江之上,春浪翻滚,鱼龙变化。天池边,皇帝的御笔亲留石碑,石室中的山僧独自敲响钟声。昔日的五彩文采曾高悬于霄汉之上,而旧时的题字,如今已被紫苔所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的深情回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展现了庐山的壮美与神秘。诗中“青天万仞削芙蓉”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庐山的雄伟,而“哀壑暮云埋虎豹”则赋予了山谷以深邃与神秘感。后两句提及天池的御笔石碑和石室的山僧,增添了历史与宗教的厚重感。结尾的“綵笔昔曾霄汉上,旧题应被紫苔封”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无限眷恋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