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己酉岁九月九日

每岁值重九,会此林泉交。 但坚松柏操,宁论蒲柳凋。 何必惑仙术,携家去登高。 长吟时染翰,短翮难冲霄。 爱此晚节花,不知身世劳。 有琴久无弦,何论琴尾焦。 众客互酬劝,既醉乐陶陶。 且尽今日欢,谁复知明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松柏操: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 蒲柳凋:比喻身体衰弱或早衰。
  • 仙术:指道教中修炼成仙的法术。
  • 染翰:指用笔蘸墨写字或作画。
  • 短翮:指短小的翅膀,比喻能力有限。
  • 晚节花:指菊花,因其多在秋季开放,象征晚年的节操。
  • 无弦:指没有弦的琴,比喻不追求世俗的音乐享受。
  • 琴尾焦:指琴尾因长时间弹奏而烧焦,比喻技艺高超。
  • 陶陶:形容快乐、愉悦的样子。

翻译

每年到了重阳节,我们都会在这山林泉水之间相聚。我们坚守着像松柏一样坚贞的品格,何必去计较像蒲柳那样容易凋零的身体呢?不必被那些修炼成仙的法术所迷惑,带着家人去登高望远。我们长篇大论地吟诗作对,虽然能力有限,难以达到高远的境界。我们热爱这象征晚年的菊花,忘却了世间的劳苦。有一把久已无弦的琴,更不用说那技艺高超的琴尾焦了。宾客们互相劝酒,醉后快乐无比。暂且享受今天的欢乐吧,谁又能预知明天的命运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时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山林间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坚守高尚品格、不追求世俗享乐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松柏与蒲柳、仙术与登高、无弦琴与琴尾焦等对比,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最后,通过宾客们的欢聚和醉后的快乐,传达出珍惜当下、不问未来的豁达情怀。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