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与殷晋安别

忆昔初会时,杯酒接殷勤。 倏忽已十载,交情晚弥亲。 所嗟久离阔,无由卜为邻。 徘徊共携手,行乐及兹辰。 如何日欲暮,临岐袂将分。 不知自此去,相隔复几春。 人生无定迹,聚散若浮云。 我观古贤达,出处各有因。 君负长卿志,我甘原宪贫。 白鸥为伴侣,天地一闲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倏忽:[shū hū] 迅速,忽然。
  • 弥亲:更加亲密。
  • 离阔:分离,远离。
  • 卜为邻:选择成为邻居。
  • 临岐:在分别的路口。
  • 袂将分:衣袖即将分开,指即将分别。
  • 长卿志:指司马相如的志向,这里可能指追求文学或政治上的成就。
  • 原宪贫: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以贫穷著称,这里指安于贫穷。

翻译

回想当初我们相聚的时刻,杯酒间彼此殷勤相待。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们的友情在晚年变得更加亲密。遗憾的是,我们长久地分离,无法选择成为邻居。我们徘徊着,手牵手,享受着此刻的快乐。但为何天色已晚,在分别的路口,我们的衣袖即将分开。不知道这次离别后,我们还会相隔多少个春天。人生没有固定的轨迹,聚散如同浮云一般无常。我观察古代的贤达,他们的出世和隐退都有各自的原因。你怀抱着司马相如那样的志向,而我甘愿像原宪一样贫穷。我以白鸥为伴,在这天地间做一个闲散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初会的情景,感叹时光飞逝,友情却愈发深厚。然而,现实的离别让诗人感到无奈和遗憾,他希望与友人能成为邻居,共享晚年。诗的最后,诗人以古贤达的出世和隐退为喻,表达了自己安于贫穷、追求闲适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