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 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 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岘山:山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 大名:盛名,显赫的名声。
  • 堕泪:流泪,形容悲伤至极。
  • 后进:后来的人,这里指后代的才俊。
  • 风流:指才华横溢,有文采。
  • 古堂:指历史悠久的建筑。
  • :遮蔽,这里指古堂背阴。
  • 汉水:河流名,流经湖北。
  • 新路:新建的道路。
  • 隆中: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曾隐居于此。
  • 秋云:秋天的云。

翻译

岘山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 山上的石碑见证了无数人的泪水。 后来的才俊并不缺乏, 他们的风采足以成为我们的楷模。 古老的堂屋背阴处是汉水, 新的道路改变了城池的面貌。 回首望去,隆中与这里相接, 秋天的云朵在两处垂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后进才俊的赞赏。诗中“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一句,既展现了岘山的历史厚重感,又暗含了对先贤的缅怀之情。后两句则转向对后人的期望,认为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风流倜傥,足以成为学习的榜样。结尾的“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则巧妙地将岘山与隆中相连,以秋云的意象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