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莫富于常知足

· 李贽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骨力:指体力或骨气。

翻译

没有比经常感到知足更富有的了,没有比能够脱俗更高贵的了。没有比没有见识更贫穷的了,没有比没有骨气更卑贱的了。身上没有一点贤能可说穷,朋友从四方而来可说达。活百岁却享受荣华可说夭折,能被万世长久依赖可说长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贽对于人生中一些关键概念的独特见解。强调知足能带来真正的富有,脱俗可成就高贵。突出了见识和骨气的重要性,以及对“穷”与“达”、“夭”与“寿”不同层面的理解。它见解深刻,语言质朴,通过简洁的语句传达出对人生诸多方面的思考和评判标准,引导人们注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追求,摒弃浮于表面的物质和虚荣的观念。

李贽

李贽

明福建晋江人,回族,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