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慧心:指智慧的心灵。
- 空心:这里指佛教中的“空”的概念,即万物皆空,没有自性。
- 非关:与...无关。
- 髑髅(dú lóu):头骨。
- 孔:指头骨上的孔洞,如眼窝、鼻孔等。
- 对面说不识:面对面却说不认识。
- 饶:尽管,即使。
- 母信董:即使你的母亲相信董(可能是指某个人名)。
翻译
智慧的心灵接近于佛教所说的“空”,这与头骨上的孔洞无关。 即使面对面,你也可能说不认识,即使你的母亲相信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慧心”与“空心”,以及“髑髅孔”的无关性,表达了佛教中“空”的哲学思想。诗中“对面说不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认识障碍,即使面对面,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真正认识对方。最后一句“饶你母信董”则是一种讽刺,指出即使是亲人的信任,也不能保证认识的正确性。整首诗简洁而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认识的深刻洞察。
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约在八、九世纪间传入日本。对唐代诗人寒山等创作有较大影响,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有风格近似的诗作。宋代还有仿作。明清以后因作品不容于正统,大部已佚,《全唐诗》未收。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手抄本后,才又获国内外重视。后人的辑本有1925年刘复校录本,1935年郑振铎校补本。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收集敦煌本王梵志诗集以及散见的佚诗,比较完备。
► 3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