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渐渐贫

家中渐渐贫,良由慵懒妇。 长头爱床坐,饱吃没娑肚。 频年懃生儿,不肯收家具。 饮酒五夫敌,不解缝衫袴。 事当好衣裳,得便走出去。 不要男为伴,心里恒攀慕。 东家能湼舌,西家好合[鬭]。 两家既不和,角眼相蛆姡。 别觅好时对,趁却莫交住。
拼音

注释

长头爱床坐:常常爱在床上坐。 不解缝衫袴:“不解”一作“不能”。 斗:疑字,莫能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慵懒妇:懒散的妻子。
  • 娑肚:形容吃得过饱,肚子鼓胀。
  • :勤勉。
  • 家具:此处指家中的日常用品或财产。
  • 五夫敌:形容酒量大,能抵过五个成年人的酒量。
  • 缝衫袴:缝制衣物,此处指妻子不会做针线活。
  • 攀慕:向往、羡慕。
  • 涅舌:佛教术语,指舌头涂上墨,比喻能言善辩。
  • :此处读作「dòu」,争斗。
  • 角眼相蛆姡:形容两人眼神相视,互相挑衅,如同虫子一样互相侵蚀。
  • 蛆姡:互相挑衅,争斗。

翻译

家里渐渐贫穷,全是因为那个懒散的妻子。 她整天赖在床上,吃饱了肚子还撑得圆滚滚。 她多年勤于生儿育女,却不愿收拾家中的东西。 她的酒量惊人,能喝倒五个大男人,却不擅长缝补衣物。 她只关心自己的外表,总是想着出门炫耀。 她不希望有男人陪伴,心中却常向往别人的繁华。 邻居东家口才了得,西家又善于争斗。 两家一旦起了冲突,眼神里都充满敌意。 她应该找个更好的归宿,不要再纠缠不清。

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调描绘了一位懒散且自私的妻子形象,她不勤劳持家,只会消费,导致家庭贫困。同时,诗中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俗,如邻里间的竞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满和对家庭和谐的期盼。

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约在八、九世纪间传入日本。对唐代诗人寒山等创作有较大影响,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有风格近似的诗作。宋代还有仿作。明清以后因作品不容于正统,大部已佚,《全唐诗》未收。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手抄本后,才又获国内外重视。后人的辑本有1925年刘复校录本,1935年郑振铎校补本。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收集敦煌本王梵志诗集以及散见的佚诗,比较完备。 ► 3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