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寄舍弟

昔予从不调,经岁旅淮源。 念尔长相失,何时返故园。 寄书迷处所,分袂隔凉温。 远道俱为客,他乡共在原。 归情春伴雁,愁泣夜随猿。 愧见高堂上,朝朝独倚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调:不得意,不顺利。
  • :旅行,这里指流浪。
  • 淮源:淮河的源头,这里泛指淮南地区。
  • 念尔:想念你。
  • 长相失:长时间分离。
  • 返故园:回到故乡。
  • 寄书:寄信。
  • 迷处所:迷失方向,不知何处。
  • 分袂:分手,分别。
  • 隔凉温:指相隔遥远,无法共享冷暖。
  • 远道:遥远的道路。
  • 他乡:异乡。
  • 归情:归家的愿望。
  • 春伴雁:春天伴随着北归的大雁。
  • 愁泣:悲伤哭泣。
  • 夜随猿:夜晚伴随着猿猴的哀鸣。
  • 愧见:愧对。
  • 高堂:指父母。
  • 朝朝:每天。
  • 独倚门:独自倚靠在门边,形容等待的样子。

翻译

昔日我因不得志,流浪经年于淮南。 思念你我长分离,何时才能回故乡。 寄信不知何处去,分别后冷暖难共享。 你我皆是他乡客,同在异乡心相牵。 归家心愿随春雁,夜夜悲泣伴猿鸣。 愧对高堂父母亲,日日独倚门边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王泠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诗中,“不调”、“旅淮源”描绘了诗人的漂泊生涯,而“念尔长相失”、“何时返故园”则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后句通过“寄书迷处所”、“分袂隔凉温”等细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去的苦闷。

王泠然

唐并州太原人,字仲清。七岁见称乡里,十岁辄参举选。玄宗开元五年登进士第。九年,登拔萃科。授太子校书郎。自以才高位卑,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报。改右威卫兵曹参军。工诗善文,所作篇什,时人称之。 ► 6篇诗文

王泠然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