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堤柳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綵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汴堤柳:汴河堤上的柳树。
- 隋家天子:指隋朝的皇帝。
- 厌坐深宫:厌倦了坐在深宫之中。
- 穿地凿山:开凿土地和山脉。
- 鸣笳叠鼓:笳(jiā)和鼓的声音交织,形容热闹的场面。
- 泛清流:泛舟于清澈的河流之上。
- 巩北: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北。
- 淮南:地名,指淮河以南地区。
- 官柳:官方种植的柳树。
- 功成力尽:功业完成,力量耗尽。
- 代谢年移:岁月更替。
- 綵女:穿着彩色衣服的女子,指宫女。
- 旌门:用旗帜装饰的门。
- 连幔色:与帐幔的颜色相连。
- 染衣香:花香染上衣裳。
- 摧残:指柳树的衰败。
- 山精野魅:山中的精怪和野外的鬼魅。
- 帝乡:指京城。
- 木落:树叶落下。
- 泪沾裳:泪水沾湿了衣裳。
翻译
隋朝的皇帝怀念扬州,厌倦了深宫的生活,决定沿海出游。他命令开凿土地和山脉,开辟御道,伴随着笳声和鼓声,泛舟于清澈的河流之上。这条河流从巩义北部分出,一直流到淮南,那里种植了许多官方的柳树。功业完成后,皇帝的力量耗尽,岁月更替,只有树还在。
当时,穿着彩色衣服的宫女侍奉君王,绣帐和旌门对着柳树排列。青叶交织,与帐幔的颜色相连,白花飞舞,花香染上衣裳。如今,这些柳树已经衰败,无需多说,数里之内竟无一枝完好。驿站的骑兵和征帆受损更多,山中的精怪和野外的鬼魅藏匿已久。
在凉爽的八月,露水凝结成霜,日夜孤舟驶向京城。河畔不时传来树叶落下的声音,旅客们无不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隋朝皇帝对扬州的怀念,以及他出游时的盛况和后来的衰败,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穿地凿山”、“鸣笳叠鼓”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而“功成力尽”、“代谢年移”则深刻反映了功业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后半部分通过对柳树衰败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落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