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汜上作

· 王维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拼音

本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维离开济州司仓参军任,到长安或洛阳等待朝廷新的任命,途中路过广武城,写下了这首诗,抒写了暮春寒食节之际,思念长安、归心似箭的心境,为即将回到长安而洒下了悲喜交集的泪水。

赏析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人生体验:经历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之后,温暖宜人、百花绽放的春天,给人的感觉总是很美好,可是美好的时光又总是很短暂。正因如此,到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古人常因此而发一些伤春惜时的感慨。王维这首诗同样也是伤春,但却饱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头两句交代行程。这个时候的诗人,刚刚结束四年的地方官任期,马上要回到长安去。京城里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呢?升迁?恐怕是诗人不敢奢望的。继续外放做官?不知道又将寄身何处。正是在四年前,诗人刚刚入仕不久,正要大展宏图之际,却被小人陷害,贬到这个偏远的济州府一待就是四年。朝廷中的政局以及复杂的人事关系,已经使得诗人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了把握。正因为这种对前途命运不确定性的担忧,行至广武城边时,对着落花时节的暮春景象,不由得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后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作者看见了寂静的落花、啼鸣的山鸟,也看见了青青杨柳下正在渡水的人们。一个“寂”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一个“啼”字,渲染出悲切的思想感情。落花和山鸟是作者所见,自不免沾染上作者的情绪;而那些正在渡水的人们呢?你不痛快,并不意味着别人也不痛快。在他人的眼里,正是杨柳青青、生机盎然之时,所以,“青青”一词写出了“渡水人”的爽朗明快,这个时候,就难免产生那种“快乐是你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的感慨。这首诗,妙处即在将对前途命运的担忧,用一个完全对立的意象渲染出来。我们看前三句,“暮春”“归客”“啼鸟”,这三种意象,原本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可是仅仅用这些意象来体情达意,别人用得太多,再用也未见高明。但是末句忽然用了一个明朗爽快的意象“杨柳青青”,那些正在渡水的人们,在这样明媚的春天渡水远行,是要去做什么呢?不论他们要做什么,都是充满希望、充满朝气的,不像自己,虽然奉命还京,前途命运却完全不可把握。双方不同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更加重了诗人的郁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禁火三日的习俗,因此叫寒食。
  • :河流名,具体指哪条河流不详。
  • 广武城:古城名,位于今河南省。
  • 汶阳:地名,今山东省境内。
  • 归客:指诗人自己,因为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是归乡之人。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 :鸟叫声。
  • 渡水人:过河的人。

翻译

在广武城边,我遇到了暮春时节,作为从汶阳归来的旅人,我的泪水沾湿了衣巾。 落花无声地飘落,山鸟在啼叫,杨柳青青,映衬着渡河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经过广武城边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落花寂寂啼山鸟”一句,通过落花和山鸟的啼叫,传达了春天的寂寥和诗人的孤独感。而“杨柳青青渡水人”则以杨柳的青翠和渡河人的活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归途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王维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