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题序

· 元稹
鸟不解走,兽不解飞。两不相解,那得相讥。犬不饮露,蝉不啖肥。 以蝉易犬,蝉死犬饥。燕在梁栋,鼠在阶基。各自窠窟,人不能移。 妇好针缕,夫读书诗。男翁女嫁,卒不相知。惧聋摘耳,效痛嚬眉。 我不非尔,尔无我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懂得,能够。
  • :嘲笑,讽刺。
  • :吃。
  • :交换。
  • 窠窟:巢穴,栖息地。
  • 针缕:缝纫,指女红。
  • 书诗:读书和作诗,指文人的活动。
  • 男翁女嫁:指男女成年后的婚嫁。
  • :最终,终究。
  • 惧聋摘耳:害怕耳聋而摘除耳朵,比喻不必要的担忧。
  • 效痛嚬眉:模仿疼痛而皱眉,比喻无谓的模仿。
  • :责怪,批评。

翻译

鸟不懂行走,兽不懂飞翔。两者互不了解,怎能相互嘲笑。狗不喝露水,蝉不吃肥肉。 如果用蝉交换狗,蝉会死而狗会饿。燕子在梁上,老鼠在台阶下。各自有各自的巢穴,人不能移动它们。 妇人擅长缝纫,丈夫读书作诗。男女成年后婚嫁,最终彼此不了解。害怕耳聋而摘除耳朵,模仿疼痛而皱眉。 我不责怪你,你也不要责怪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鸟兽、犬蝉、燕鼠等自然界的现象,以及妇夫、男女等人文现象,表达了万物各有其特性,不应相互嘲笑或责怪的观点。诗中“我不非尔,尔无我非”一句,更是强调了相互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