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虏(lǔ):古代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匈奴。
- 系颈:指俘虏或投降。
- 封侯:古代对功臣的封赏,授予爵位。
- 夕照:夕阳的光辉。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寒笳:寒冷中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燕然山:古代山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汉代将军霍去病曾在此刻石记功。
- 男子见须羞:意指男子如果不能为国家立功,见到燕然山上的记功石会感到羞愧。
翻译
年年都在防备匈奴,不知西征何时能休。 匈奴未被俘虏,汉将只能封侯。 夕阳下烽火低垂,寒风中笳声悲咽于戍楼。 燕然山上刻着记功的字,男子若无功绩,见到便应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和将士的无奈心情。诗中“岁岁但防虏”一句,道出了边疆常年战乱的现实,而“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则讽刺了战功的虚无和封赏的空洞。后两句通过“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的意象,加深了边塞的孤寂与凄凉。结尾的“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则是对男子汉大丈夫应有报国之志的强烈呼唤,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