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 · 其二 · 陇上叹

· 元结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援车:牵引车辆。
  • 陇坂:陇山的山坡。陇山,位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
  • 穷高:到达高处。
  • 延望:远望。
  • 戎狄:古代对西北边疆民族的统称。
  • 悲咤:悲伤叹息。
  • 滋移:逐渐改变。
  • 有情教:指有情感的教育。
  • 礼让风:礼让的风气。
  • 西夏:指中国西部地区。
  • 猜害:猜疑和伤害。
  • 欺诈:欺骗和诈取。
  • 所适:所到之处。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心情悠闲。
  • 安舍:安顿,安心。

翻译

牵引着车辆登上陇山的山坡,到达高处后停下马车。 远望着戎狄的故乡,巡视四周后不禁悲伤叹息。 渐渐地,有情感的教育使草木也能被感化。 圣贤提倡的礼让风气,为何不能普及到整个西部地区呢? 父子之间忍心相互猜疑和伤害,君臣之间也敢于相互欺骗和诈取。 所到之处如今都是这样的景象,让人心情悠闲却难以安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登上陇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远望戎狄乡土,诗人表达了对边疆民族的同情与对国家礼让风气未能普及的遗憾。诗中“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展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性本善的信念。然而,现实中的猜疑、伤害与欺诈让诗人感到无奈与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元结

元结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