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陶别驾家阳华作

· 元结
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瞹华阳,飞溜何潺潺。 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骚骚:形容风声或声响。
  • 阳华洞:地名,指阳华山中的洞穴。
  • :环绕。
  • 迤逶:曲折绵延的样子。
  • :遮蔽。
  • 洄渊:回旋的水流。
  • 耽爱:深爱。
  • 高逸:高尚超脱。

翻译

海内厌倦了战争,骚骚的风声已经持续了十二年。 阳华洞中的人们,似乎不知道世间的混乱。 谁能居住在这样的地方,终老可以自我保全。 草堂背靠着岩石洞穴,几座山峰在门前展开。 清澈的水渠环绕着庭院,出门仍然可以灌溉田地。 半山崖上盘旋着石径,高高的亭子临近极顶。 远望能看到何处,曲折绵延的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地布满了前山。 岩石高耸遮蔽了华阳,飞流的水声潺潺。 洞穴深邃,难以辨别远近,只觉得有许多回旋的水流。 白天游玩的兴致未尽,日暮时分不愿入睡。 在洞中点燃蜡烛饮酒,醉后昏昏沉沉地用寒泉漱口。 这才知道天下人的心,深爱各有偏颇。 陶家世代高尚超脱,公怎能不独然。 不要完全被婚嫁之事束缚,最终被俗务牵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战乱、宁静祥和的隐居之地——阳华洞。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等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足。结尾处对陶家高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俗务的拒绝,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深切向往。

元结

元结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