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 · 其四 · 贱士吟

· 元结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 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 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 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风:指温暖的春风。
  • 天和:自然的和谐之气。
  • 和气:和谐的气氛。
  • 羁愁:旅途中的忧愁。
  • 谄竞:谄媚和争竞。
  • 苟邪:苟且和邪恶。
  • 古君子:古代的贤人。
  • 深羞:极大的耻辱。
  • 正方:正直的行为。
  • 沧洲:隐居的地方。

翻译

南风吹来自然的和谐之气,这和谐之气遍布天下。 它能使万物繁荣,却不能改变旅途中的忧愁。 为何要为此忧愁呢?我自己请求来说明这原因。 谄媚和争竞有许多途径,苟且和邪恶都被共同追求。 曾听说古代的贤人,将这种行为视为极大的耻辱。 正直的行为终究难以被接受,江海之中有隐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正直品质的坚持。诗中,“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但这种和谐并不能消除人的忧愁,特别是那些因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而产生的忧愁。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丑恶,表达了对正直品质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最后,诗人以“江海有沧洲”作为结尾,暗示了隐居的愿望,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元结

元结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