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丹崖翁宅

· 元结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 投竿来泊丹崖下,得与崖翁尽一欢。 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鸟飞林间。 往往随风作雾雨,湿人巾履满庭前。 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 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扁舟:小船。
  • 泷口:急流入口。
  • :水流急速。
  • 投竿:放下钓竿,指停船。
  • 崖翁:指丹崖翁,诗中的人物。
  • 石颠:石头的高处。
  • :树梢。
  • 巾履:头巾和鞋子,代指人。
  • 棹船:划船。
  • 钓车:钓鱼用的轮车。
  • 求退:请求退休。
  • 惭复羞:感到惭愧和羞耻。

翻译

我乘着小船想要到达急流入口的泷口,但春水湍急,上行困难。我停船来到丹崖下,有幸与崖翁共享欢乐。丹崖上的亭子建在石头的高处,通过半山破竹引来清凉的泉水。泉水在树梢间若隐若现,宛如白鸟在林间飞翔。泉水常常随风化作雾雨,湿润了人们的头巾和鞋子,洒满庭院。

丹崖翁,喜爱丹崖,放弃官职多年,在崖下安家。他的儿孙划船带着酒瓮,醉中长歌,挥舞着钓车。我希望能请求退休,与崖翁一同游玩,学习他在鱼舟上醉歌的生活。但作为官吏,我的人还未能随我前往,只能望着丹崖,感到惭愧和羞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结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通过对丹崖翁宅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春水、丹崖、寒泉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丹崖翁,过上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但现实的束缚让他感到无奈和羞愧,这种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元结

元结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