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丹崖翁宅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
投竿来泊丹崖下,得与崖翁尽一欢。
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鸟飞林间。
往往随风作雾雨,湿人巾履满庭前。
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
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扁舟:小船。
- 泷口:急流入口。
- 湍:水流急速。
- 投竿:放下钓竿,指停船。
- 崖翁:指丹崖翁,诗中的人物。
- 石颠:石头的高处。
- 杪:树梢。
- 巾履:头巾和鞋子,代指人。
- 棹船:划船。
- 钓车:钓鱼用的轮车。
- 求退:请求退休。
- 惭复羞:感到惭愧和羞耻。
翻译
我乘着小船想要到达急流入口的泷口,但春水湍急,上行困难。我停船来到丹崖下,有幸与崖翁共享欢乐。丹崖上的亭子建在石头的高处,通过半山破竹引来清凉的泉水。泉水在树梢间若隐若现,宛如白鸟在林间飞翔。泉水常常随风化作雾雨,湿润了人们的头巾和鞋子,洒满庭院。
丹崖翁,喜爱丹崖,放弃官职多年,在崖下安家。他的儿孙划船带着酒瓮,醉中长歌,挥舞着钓车。我希望能请求退休,与崖翁一同游玩,学习他在鱼舟上醉歌的生活。但作为官吏,我的人还未能随我前往,只能望着丹崖,感到惭愧和羞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结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通过对丹崖翁宅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春水、丹崖、寒泉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丹崖翁,过上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但现实的束缚让他感到无奈和羞愧,这种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