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屋道士赴诏

· 王建
玉皇符诏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法成不怕刀枪利,体实常欺石榻寒。 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皇:道教中指天帝。
  • 符诏:道教中的命令或指示。
  • 天坛:指天界的祭坛。
  • 玳瑁:一种海龟,其甲壳可用于制作饰品。
  • 头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装饰品。
  • 白角冠:用白色牛角制成的冠帽。
  • :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长寿。
  • 童子:年轻的道士或侍者。
  • 鹿:在道教中有时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 老人:这里可能指道观中的长者或导师。
  • 法成:指修炼成功,达到一定的道行。
  • 刀枪利:指武器的锋利。
  • 体实:身体强健。
  • 石榻:用石头制成的床。
  • 腥血味:指杀戮和血腥的气味。
  • 长生:指永生不死。
  • 一丸丹:指道教中的仙丹,传说能使人长生不老。

翻译

天帝的命令从天界的祭坛下达,道士戴着玳瑁头簪和白色牛角冠。 鹤被院中的童子照料,鹿则由山下的老人看护。 修炼成功后,不怕刀枪的锋利,身体强健,能抵御石床的寒冷。 能断绝世间的血腥气味,长生不老只需一颗仙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教高人的形象,通过对其服饰、修炼成果和生活方式的描述,展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理想。诗中“玉皇符诏”和“天坛”等词语,强调了道教与天界的联系,而“鹤”和“鹿”则象征着长寿和吉祥。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道教的核心追求——通过修炼和服用仙丹达到长生不老。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