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早朝

· 王建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 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 翠华皆宿陈,雪仗罗天兵。 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 圣人龙火衣,寝殿开璇扃。 龙楼横紫烟,宫女天中行。 六蕃倍位次,衣服各异形。 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 左右雉扇开,蹈舞分满庭。 朝服带金玉,珊珊相触声。 泰阶备雅乐,九奏鸾凤鸣。 裴回庆云中,竽磬寒铮铮。 三公再献寿,上帝锡永贞。 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万邦:指各国。
  • 冠剑:指官员的服饰和佩剑。
  • 帝居:皇帝的居所。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皇宫。
  • 羽林:皇帝的禁卫军。
  •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
  • 庭燎:庭院中的火炬。
  • 璇扃:美玉装饰的门户。
  • 六蕃:指六方的藩国或少数民族。
  • 泰阶:古代星宿名,这里指天子之阶,即天子之位。
  • 竽磬:古代乐器。
  • :赐予。

翻译

大国的礼乐仪式完备,各国使节在元旦这天来朝拜。 东方的天空还未亮,官员们已经聚集在宫门。 皇帝居住在如蓬莱仙境般的宫殿中,清晨的钟声和漏声肃穆清晰。 将军率领禁卫军,持戟巡视宫城。 皇帝的仪仗都已准备就绪,雪中的仪仗队列如天兵般壮观。 庭院中的火炬光芒四射,旗帜上的日月图案明亮。 圣人穿着龙火图案的衣服,寝殿的大门美玉装饰。 龙楼上紫烟缭绕,宫女们在天中行走。 来自六方的藩国使节按照位次排列,他们的服饰各不相同。 抬头看玉牌,却不知道宫殿的名字。 左右的雉扇打开,舞蹈者遍布庭院。 朝服上镶嵌着金玉,珊珊作响。 泰阶上演奏着雅乐,九次奏响如同鸾凤的鸣叫。 在庆云中徘徊,竽磬的声音在寒冷中铮铮作响。 三公再次献上寿礼,上帝赐予永久的贞祥。 天明时向四方宣告,群后将保持太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元日早朝的盛大场面,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宫廷的庄严与繁华。诗中,“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一句,即展现了唐朝的国威与文化影响力。随后的描写,如“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和“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则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逐步揭示了宫廷的宁静与秩序。诗中的服饰、仪仗、音乐等元素,不仅反映了唐朝的物质文化,也体现了其政治和宗教的象征意义。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唐朝元日早朝的庄严气氛和国家的繁荣景象。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