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府贬郴州

·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若为:如何,怎样。
  • 北渚:北面的水边。
  • 三湘:指湘江的三条支流,这里泛指湖南地区。
  • 五两:古代测风器,用五两(一说为八两)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上,用来测定风向和风力。
  • 青草瘴:指春夏之交,青草茂盛时,南方湿热地区因湿气蒸腾而产生的瘴气。
  • 夏口:地名,今湖北武汉市的汉口。
  • 湓城: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 贾谊:西汉文学家,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屈平:即屈原,楚国诗人,因被贬而投江自尽。

翻译

明天你将前往衡山与洞庭湖,在秋月下如何忍受那猿猴的哀鸣? 望着北面的水边,三湘之地遥远,不愿提及南风轻拂五两的风向。 当青草瘴气弥漫时,你将经过夏口,白发在白头浪中驶出湓城。 长沙不会长久留住你这位才子,贾谊又何必去凭吊屈原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送别被贬谪的朋友杨少府前往郴州的作品。诗中,王维通过对衡山、洞庭湖、北渚、南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青草瘴、白头浪等旅途艰险的暗示,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友人遭遇的同情。最后两句以贾谊和屈原的典故,安慰友人不必过于悲伤,也隐含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维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