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佛迹寺

· 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座:指佛像底座,常作莲花形。
  • 神容:神态容貌。
  • :庄严。
  • 松崖:松树覆盖的崖壁。
  • 圣趾:圣人的足迹。
  • :同“余”,剩余。
  • 金迹:金色的痕迹,这里指佛像的金色部分因年久而褪色。
  • 石文:石上的纹理或文字。
  • :稀疏,不清晰。
  • 颓华:衰败的花朵。
  • 曲磴:弯曲的石阶。
  • 倾影:倾斜的影子。
  • 前除:前面的台阶。
  • :叹息。
  • 陵谷:山陵和谷地,比喻世事变迁。
  • 化城:佛教用语,指幻化的城市,比喻佛教的境界或修行过程。
  • :虚幻。

翻译

佛像底座上的神态容貌庄严,松树覆盖的崖壁上留有圣人的足迹。 随着年岁增长,佛像的金色痕迹变得浅淡,地久天长,石上的纹理也变得模糊不清。 衰败的花朵落在弯曲的石阶上,倾斜的影子投射在前面的台阶。 我们共同叹息世事变迁,转眼间,那幻化的修行境界也变得虚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迹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描绘了佛像的庄严和圣人足迹的遗留,体现了佛教的神圣与历史。后句“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迁。最后两句“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则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佛教境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王勃

王勃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 131篇诗文

王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