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楼晓望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楼:古代名楼,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因南朝诗人庾信曾在此楼作诗而得名。
  • 朱槛:红色的栏杆。
  • 凌晨:清晨。
  • 蘋风:微风。蘋,读作pín,一种水生植物。
  • 子城:内城,指城中的小城。
  • 衙鼓:古代官府中报时的鼓声。
  • :指尘世的喧嚣。

翻译

独自倚着红色的栏杆,在清晨站立,山色初露,水面也显得格外清新。 竹林中的雾气笼罩着山岭上的月亮,微风带着蘋草的香气,温暖地吹过江面,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内城的阴凉处还残留着雪,衙门的鼓声响起之前,这里还未有尘世的喧嚣。 三百年来,庾楼之上,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望乡思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庾楼上的静谧景象,通过“独凭朱槛”、“山色初明”、“竹雾晓笼”等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蘋风暖送过江春”一句,不仅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也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结尾的“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则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历史长河中无数游子的共同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时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