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十首

· 元稹
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 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 壤隙漏江海,丝微成网罗。 勿言时不至,但恐岁蹉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后伏:指立秋后的热天。
  • 火犹在:比喻热气仍然存在。
  • 先秋:指立秋之前。
  • 骄阳:强烈的阳光。
  • 壤隙:土壤的裂缝。
  • 网罗:比喻捕捉事物的工具或手段。
  • 蹉跎: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翻译

立秋后的热天依然存在,立秋前的蝉鸣已经很多。 云色日夜都显得特别白,强烈的阳光还能持续多久呢? 土壤的裂缝中江海的水会渗漏,细微的丝线也能织成捕捉的网。 不要说时机未到,只怕岁月就这样虚度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立秋后天气和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时机把握的忧虑。诗中“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描绘了季节交替时的自然景象,而“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则进一步以云和阳光的变化来象征时间的推移。最后两句“勿言时不至,但恐岁蹉跎”直接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把握时机的迫切感,体现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态度的严肃思考。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