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夏十首其二

· 元稹
百舌渐吞声,黄莺正娇小。 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 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舌:鸟名,善鸣。
  • 吞声:停止鸣叫。
  • 黄莺:鸟名,即黄鹂,鸣声悦耳。
  • 娇小:形容黄莺的幼小和可爱。
  • 云鸿:大雁。
  • 警夜:夜间警戒。
  • 笼鸡:被关在笼中的鸡。
  • 鸣晓:报晓。
  • 客自适:指客人自己感到舒适。
  • 运去:命运逝去。
  • :改变,纠正。
  • 夏虫:夏季的昆虫。
  • 蜩螗:蝉的一种。
  • 相扰:互相干扰。

翻译

百舌鸟渐渐停止了鸣叫,黄莺正娇小可爱。 云中的大雁在夜间警戒,笼中的鸡已开始报晓。 当时的客人自己感到舒适,命运逝去谁能改变。 不要厌烦夏天的昆虫多,蝉声定会相互干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鸟类的行为,描绘了夏日的景象。百舌鸟的沉默与黄莺的娇小形成对比,云鸿的警夜与笼鸡的鸣晓则展现了日夜交替的自然规律。诗中“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表达了时光流逝、命运无常的感慨。结尾的“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则提醒人们接受自然界的声音,不要厌烦夏日的喧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