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清:天空的最高处。
  • 海鹤:传说中能飞越海洋的鹤,象征高远的志向。
  • 乡眄:眺望故乡。
  • 羽仪:羽毛装饰,这里比喻飞翔的姿态。
  • 归云:归去的云,比喻游子的归途。
  • 青桂:常绿的桂树,象征着青春常在。
  • 白云:象征着变化无常。
  • 迁飞:迁移飞行,比喻游子的迁徙。
  • 礼仪:这里指按照礼仪行事。
  • :小冰粒,比喻泪水。

翻译

在天空的最高处,我听到了海鹤的鸣叫,游子因此引颈眺望故乡。 声音随着飞翔的姿态远去,趋势与归去的云一样自由。 青桂树在春天再次繁荣,而白云在傍晚时分变得不同。 游子的迁徙在于遵循礼仪,不再像小冰粒一样流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听到海鹤鸣叫时的思乡之情,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诗中,“太清闻海鹤”一句,以高远的意象开篇,表达了游子对远方的向往。“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的心随着海鹤的飞翔而远去,与归云一样自由自在。后两句则通过青桂和白云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游子的变迁,但强调了游子遵循礼仪,不再流泪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坚定。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