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岳鄂王像

· 陈琏
虎头将军面如玉,手执麟经衣戎服。 生绡一幅几百年,神采光荧射人目。 忆昔南渡谁谋臣,中兴之将推何人。 将军奉诏总戎律,壮志誓拟清中原。 义旗所经民安堵,丈八蛇矛马如虎。 钢刀斫胫拐子空,千里惊奔逐狂虏。 偃城城边飞战尘,三军胜气腾如云。 朱仙镇上势方锐,指日可平戎虏群。 捷书才奏遭谗口,赐环竟殒奸人手。 五国城头日色昏,金人相酌平安酒。 百战经营一旦空,惟馀史册表孤忠。 焚香再拜睹遗像,古庙飒飒生悲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虎头将军:指岳飞,因其面容英俊,故有此称。
  • 麟经:指《春秋》,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比喻岳飞学识渊博。
  • 生绡:生丝织成的薄绸,这里指画像的材料。
  • 光荧:闪烁的光芒。
  • 南渡:指南宋朝廷南迁。
  • 总戎律:统帅军队。
  • 安堵:安居乐业。
  • 丈八蛇矛:古代兵器,这里指岳飞的兵器。
  • 斫胫:砍断小腿,形容战斗激烈。
  • 拐子空:形容敌人溃败。
  • 偃城:地名,岳飞曾在此地大败金军。
  • 赐环:赐死,指岳飞被秦桧陷害而死。
  • 五国城头:指岳飞被囚禁的地方。
  • 焚香:烧香,表示尊敬。
  • 飒飒:风声,形容庙宇的凄凉。

翻译

虎头将军岳飞面容如玉,手持《春秋》穿着戎装。他的画像用生丝织成的薄绸绘制,已有几百年历史,但神采依旧,光芒四射,令人目眩。回忆起南宋朝廷南迁时,谁是谋臣,中兴的将领中又有谁?岳飞将军奉诏统帅军队,壮志誓要清平中原。他率领的义军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手持丈八蛇矛,马如猛虎。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用钢刀砍断敌人的小腿,敌人溃败千里,惊慌逃窜。偃城城边战尘飞扬,三军士气如云腾。朱仙镇上形势正锐,指日可待平定敌虏。然而,捷报刚传,岳飞就遭到谗言陷害,最终被奸人所害。五国城头日色昏暗,金人相互举杯庆祝平安。岳飞百战经营的成果一朝化为乌有,只剩史册记载他的孤忠。我焚香再拜,瞻仰他的遗像,古庙中飒飒风声,悲从中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岳飞的画像,回忆了他的英勇事迹和悲惨结局,表达了对岳飞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敬仰。诗中,“虎头将军”、“麟经”、“丈八蛇矛”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岳飞的形象,而“偃城”、“朱仙镇”等地名则唤起了对岳飞战功的记忆。最后,通过对岳飞被陷害和庙宇凄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思和对历史的沉痛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岳飞精神的一种传承和颂扬。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