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容圭: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乡。
- 挽诗:哀悼死者的诗。
- 陈献章:明代诗人,此处为作者名。
- 穷乡:偏僻的乡村。
- 是非真妄:对错与真实虚假。
- 不相假:不互相宽容或不互相借用。
- 一以偏:完全偏向一方。
- 较然:明显,清楚。
- 趋舍:取舍,选择的方向。
- 滔滔:形容连续不断,此处指风俗的衰败。
- 陶冶:原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培养和熏陶。
翻译
师友之道已经衰微很久了,在偏僻的乡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 在对错与真假之间,人们彼此不宽容。 每个人所选择的道路都完全偏向一方,明显的取舍可见。 风俗的衰败连续不断,日益恶化。 容圭啊,你将何去何从,一生都在经历培养和熏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衰败的忧虑,以及对友人容圭的深切关怀。诗中,“师友道久衰”一句,直指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通过对比“是非真妄间,彼此不相假”,诗人揭示了人们之间的隔阂与对立。最后,诗人以“圭也何所之,终身在陶冶”作结,既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也隐含了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坚持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友情的珍视。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
陈献章的其他作品
- 《 病疥用后山韵写怀 》 —— [ 明 ] 陈献章
- 《 湖西八景为罗修撰作 》 —— [ 明 ] 陈献章
- 《 九月木犀花盛开偶成寄贺黄门克恭 》 —— [ 明 ] 陈献章
- 《 外祖父无子以侄孙林广为后广之曾大父以一身兼两戎籍不能办而一之为子孙世役久之业尽人亡惟有广耳有司今又以广补北京镇南卫伍自是而后林氏子孙在新会者无孑遗矣丘陇之守委之谁耶予力不能振之赋二诗赠广庶有识而怜之者 》 —— [ 明 ] 陈献章
- 《 立春日呈丁县尹 》 —— [ 明 ] 陈献章
- 《 赠太守黄公 》 —— [ 明 ] 陈献章
- 《 题茂叔莲 》 —— [ 明 ] 陈献章
- 《 次韵王乐用佥宪见寄 》 —— [ 明 ] 陈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