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兰

南有赛兰香,名花人未识。 光风散微馨,甘露洗新碧。 一月薰蒸来,氤氲在肝膈。 乃知方寸根,中禀天地塞。 谁为续骚手,俯仰空悽恻。 窗户悄无人,图书共昕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赛兰:一种香草,又名兰草,香气浓郁。
  • 光风:明媚的风。
  • 甘露:甜美的露水。
  • 新碧:新鲜的绿色。
  • 氤氲:形容烟或气很盛;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 肝膈:比喻内心。
  • 方寸:指心。
  • 天地塞:天地间的精华。
  • 续骚手:指继续创作类似屈原《离骚》风格的诗人。
  • 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 悽恻:悲伤。
  • 昕夕:早晚。

翻译

南方的赛兰花香气扑鼻,这种名花却不为人所知。明媚的风吹散了它微妙的香气,甜美的露水洗净了它新鲜的绿叶。一个月的时间里,它的香气逐渐渗透,弥漫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这才明白,这花的根就在我的心中,蕴含着天地间的精华。谁能继续创作出像《离骚》那样的诗篇呢?我随意应付,内心却充满了悲伤。窗户静悄悄的,无人打扰,图书陪伴我度过早晚的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赛兰花的香气及其对内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中,“光风散微馨,甘露洗新碧”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赛兰花的清新与芬芳,而“乃知方寸根,中禀天地塞”则巧妙地将花的香气与内心的感受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洞察。结尾处的“谁为续骚手,俯仰空悽恻”则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忧虑与无奈,增添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