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八首

· 陈琏
刘项本勍敌,龙虎自吞噬。 宽仁与残暴,成败亦自异。 项疑范增谏,刘悟董公说。 乌江既羞渡,咸阳合称帝。 遗臭与流芳,亦各垂万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勍敌(qíng dí):强敌。
  • 龙虎:比喻英雄豪杰。
  • 吞噬(tūn shì):吞并,消灭。
  • 范增:项羽的谋士。
  • 董公说:指刘邦的谋士董公的建议。
  • 乌江:项羽兵败后自刎的地方。
  • 咸阳:秦朝的都城,刘邦称帝的地方。
  • 遗臭:留下恶名。
  • 流芳:留下美名。

翻译

刘邦和项羽本是势均力敌的强敌,如同龙虎般相互吞并。他们一个宽仁,一个残暴,最终的成败也因此不同。项羽因怀疑范增的忠告而失败,刘邦则因领悟董公的建议而成功。项羽在乌江羞于渡过,而刘邦在咸阳称帝。他们一个留下恶名,一个留下美名,都各自名垂千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展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和命运。诗中“宽仁与残暴,成败亦自异”一句,深刻指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及其对命运的影响。通过“遗臭与流芳,亦各垂万世”的结尾,诗人强调了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影响是长久的,体现了对历史人物深远影响的深刻认识。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