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李宫詹龄

丙戌冬在孟,谒公洪城居。 公称外司徒,公年良倍予。 予时上酬公,不以贱自疏。 乃心重民教,兴言辄踌躇。 紫阳不可作,白鹿有遗墟。 顾瞻感茂草,岁月成精庐。 鸣铎思所托,拳拳徇虚誉。 四方名利尘,欲以一袂袪。 我行匡庐野,引望情纡如。 借问公来不,东南巳悬车。 悬车夫何为,庶以返厥初。 既云返厥初,世情亮奚馀。 大块胡不仁,夺此一老且。 伤哉勿复道,天地有盈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戌:指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
  • :孟春,即春季的第一个月。
  • 洪城: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 司徒: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
  • 紫阳:指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曾在紫阳书院讲学。
  • 白鹿:指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 鸣铎:古代用来宣讲的铃铛,此处指教化。
  • 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
  • :衣袖。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引望:远望。
  • 悬车:古代官员退休的称谓。
  • 大块:指天地自然。
  • :为何。
  • 一老:指李龄,即诗中的“公”。

翻译

在丙戌年的冬天,正值孟春时节,我拜访了您在洪城的居所。您当时担任司徒之职,年纪是我的两倍。我那时与您交谈,不因自己的卑微而疏远。您心中重视民众的教育,谈论时总是显得犹豫不决。紫阳书院已不复存在,白鹿洞书院也只剩下遗迹。望着这些茂盛的草木,岁月仿佛凝固成了书院。我摇响宣讲的铃铛,深切地追求虚名。四方都是名利之地,我想用衣袖拂去这些尘埃。我在庐山的野外行走,远望时心情郁结。请问您是否也来过这里,东南方向的官员已经退休。退休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回归初心。既然已经回归初心,世间的情愫又剩下多少呢?天地为何如此不仁,夺走了这位老人。悲伤啊,不必再说了,天地间总有盈虚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陈献章对已故的李龄的悼念之作。诗中,陈献章回忆了与李龄的交往,表达了对李龄重视教育的敬佩,以及对其去世的深切哀悼。诗中运用了紫阳、白鹿等书院遗迹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切。同时,诗人通过对退休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内心追求的坚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