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民泽九日诗后

我思陶长官,庐山一杯酒。 世远道弥光,岁岁此重九。 酒中有歌者,划然金石奏。 谓从秦汉下,藩篱士夫口。 藩篱苟不顾,其中更奚有。 寥寥二千里,长夜不复昼。 俛仰宇宙间,孤光映疏柳。 民泽长者言,藩篱自兹厚。 兹晨偶拈出,以洗薄俗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长官: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其曾任彭泽县令,故称陶长官。
  • 庐山:位于江西省,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
  • 一杯酒:指陶渊明隐居时的生活情趣,常以饮酒自娱。
  • 世远道弥光:意指虽然时代久远,但陶渊明的道德光辉依然照耀。
  •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划然:突然,形容声音的骤然响起。
  • 金石奏:比喻歌声或乐声铿锵有力,如同金石相击。
  • 秦汉下:指秦汉以后的时代。
  • 藩篱:比喻界限或限制。
  • 士夫口:指士人的言论或思想。
  • 孤光:孤独的光辉,比喻个人的道德或精神的光辉。
  • 疏柳:稀疏的柳树,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 薄俗陋:指浅薄和陋习的社会风气。

翻译

我想念陶渊明长官,他在庐山隐居时,常以一杯酒自娱。尽管时代久远,但他的道德光辉依旧照耀,每年的重阳节都让人怀念。酒中有歌声,突然间如同金石相击般铿锵有力。他说自从秦汉以后,士人的言论和思想就被限制了。如果不去顾及这些限制,那么内心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在这广阔的宇宙中,孤独的光辉映照着稀疏的柳树。民泽长者的话语,从此变得更加深厚。今天偶然间提出来,用以洗涤那些浅薄和陋习的社会风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怀念,表达了对古代士人高尚品德和独立精神的赞美。诗中“世远道弥光”一句,既是对陶渊明道德光辉的肯定,也是对后世士人的期望。诗人借陶渊明的形象,批判了秦汉以后士人思想的局限,强调了超越藩篱、追求内心自由的重要性。最后,诗人希望通过提出陶渊明的例子,来改善当时的社会风气,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的关怀和责任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