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香山僧房其一

· 陈束
神龙逝不返,永永沦赤山。 九阴黯莫测,扬辉久矣难。 腼瑜驰十贵,十贵谁不然。 魏父床夜光,咄咄起忧患。 楚王非贱货,和氏坐摧残。 时议重瓴甋,焉用夸玙璠。 怀壁已贾罪,况复滋琢刊。 孚采乃憎命,明温以烦冤。 传语后世人,宝器无为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腼瑜:指美玉。
  • 魏父:指魏国的父亲,即魏国的君主。
  • 和氏:指和氏璧,古代著名的美玉。
  • 瓴甋:指砖瓦,比喻平凡之物。
  • 玙璠:指美玉。
  • 贾罪:招致罪责。
  • 孚采:指玉的光泽。
  • 明温:指玉的温润。

翻译

神龙已经逝去不再返回,永远沉沦在那赤山之中。 九阴之地昏暗莫测,想要扬起光辉已久难以实现。 美玉奔驰于十贵之间,十贵之中谁不是如此。 魏国的君主床头放着夜光之玉,却因此忧患四起。 楚王并非轻视宝物,但和氏璧却遭受摧残。 时人的议论看重的是平凡的砖瓦,又何必夸耀美玉。 怀中藏着美玉已招致罪责,更何况还要加以雕琢。 玉的光泽反而招来憎恶,玉的温润引起烦恼和冤屈。 传话给后世的人,珍宝之器无需宣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神龙、美玉等象征性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珍宝易招祸的深刻认识。诗中,“神龙逝不返”象征着高贵与力量的消逝,“腼瑜驰十贵”则暗指美玉虽好却易招人嫉妒。后文通过“魏父床夜光”和“楚王非贱货”等典故,进一步阐述了珍宝带来的忧患和不幸。最后,作者劝诫后人珍宝无需宣扬,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体现了作者对世态的洞察和对后人的忠告。

陈束

明浙江鄞县人,字约之,号后冈。幼时颖慧,其父破产延师教之读。稍长,博览群书。嘉靖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迁员外郎,改编修。束出张聪、霍韬门,不肯亲附,为所恶,出为湖广佥事。分巡辰、沅,治有声。稍迁福建参议,改河南提学副使。以呕血死,卒年三十三。诗学初唐,与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称“嘉靖八才子”。有《后冈集》。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