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焚香图为户部左郎中赋

· 陈琏
琳宫矗璇霄,上有三素云。 明蟾流清辉,虚坛净尘氛。 况兹秋露凉,丹桂有馀芬。 道人学仙侣,修炼志何勤。 对月焚宝香,临风朝玉宸。 不闻步虚声,倏觉夜将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琳宫:指仙宫,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chù):高耸直立。
  • 璇霄:指天空。
  • 三素云:道教中指三色云,象征神仙境界。
  • 明蟾:指月亮。
  • 虚坛:空旷的祭坛。
  • 尘氛:尘世的纷扰。
  • 秋露:秋天的露水。
  • 丹桂:红色的桂花,象征秋天。
  • 馀芬:余香。
  • 道人:道教的修行者。
  • 修炼:道教中通过各种方法修炼身心,以求长生不老。
  • 玉宸:道教中指天帝的宫殿。
  • 步虚声:道教中指道士在修炼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与天界的沟通。
  • (shū):突然,迅速。

翻译

仙宫高耸入云霄,上方飘着三色云。 明亮的月光洒下清辉,空旷的祭坛上尘埃不染。 秋露带来凉意,红色的桂花散发出余香。 道士作为学仙的伴侣,修炼之心何其勤奋。 对着月亮焚烧宝香,迎着风朝拜天帝的宫殿。 听不到修炼时的步虚声,突然意识到夜晚已过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道士在秋夜修炼的静谧画面。通过“琳宫”、“三素云”等道教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诗中“明蟾流清辉”与“丹桂有馀芬”相映成趣,既展现了秋夜的宁静美,又透露出道士修炼的专注与虔诚。结尾的“不闻步虚声,倏觉夜将分”则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道士修炼的忘我境界。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