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李江州

· 陈琏
元纲告衅天柱倾,太白夜夜摇光晶。 陈胜之徒起相继,首陷颍蔡次鄂荆。 浩浩妖氛塞天地,不意来薄浔阳城。 浔阳江淮一保障,李侯忠义能支撑。 完城练卒矢杀贼,君臣义重视死轻。 十万红巾夜飞渡,晓觇山前皆贼营。 羽书沉沉烽火急,霜露肃肃边笳鸣。 挺身大小百馀战,斩刈无算贼胆惊。 鼓鼙无声日光薄,阴风西来膏血腥。 奈何中外失救援,皇天后土呼不应。 挥戈跃马决一战,临终骂贼口不停。 英英烈气排山岳,落落芳名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不死,侯今虽死犹如生。 我来泊舟谒祠下,奠以寒泉荐菊英。 坐招五老歌楚些,山光水色含馀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纲:指元朝的政权。
  • 告衅:宣告破裂,这里指政权崩溃。
  • 天柱:古代神话中支撑天的柱子,比喻国家的支柱。
  • 太白:金星,古代认为金星出现预示战乱。
  • 摇光晶:光芒闪烁,形容战乱频繁。
  • 陈胜之徒:指陈胜等起义军。
  • 颍蔡:地名,指陈胜起义的地点。
  • 鄂荆:地名,指起义军攻占的地方。
  • 浔阳:地名,今江西九江。
  • 江淮:长江和淮河地区。
  • 李侯:指李江州,即李纲。
  • 矢杀贼:誓死杀敌。
  • 红巾:指元末农民起义军,因头戴红巾而得名。
  • 晓觇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
  •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
  • 边笳:边塞的号角声。
  • 斩刈:斩杀。
  • 鼓鼙:战鼓。
  • 膏血腥:血腥味。
  • 皇天后土:天地神明。
  • 挥戈跃马:形容英勇作战。
  • 英英烈气:英勇的气概。
  • 排山岳:形容气势磅礴。
  • 落落芳名:流传千古的美名。
  • 照汗青:照耀史册。
  • 坐招五老:与五老相对,五老指五岳,这里泛指山川。
  • 歌楚些:唱楚地的歌谣。

翻译

元朝政权宣告破裂,天柱倾倒,太白金星夜夜闪烁,预示着战乱。陈胜等起义军相继起事,首先攻陷颍蔡,随后占领鄂荆。浩大的妖氛弥漫天地,没想到竟逼近了浔阳城。浔阳是江淮的保障,李侯的忠义能够支撑。他誓死保卫城池,训练士兵杀敌,君臣之间的义气重于生死。十万红巾军夜渡,晓觇山前布满了敌营。军情文书沉沉,烽火急急,边塞号角肃肃。李侯挺身而出,历经百余战,斩杀无数敌人,令贼胆惊。战鼓无声,日光黯淡,阴风带来血腥味。无奈内外失去救援,呼唤天地神明不应。挥戈跃马决一战,临终仍骂贼不停。英勇的气概排山倒海,美名照耀史册。人生自古谁无死,李侯虽死犹生。我来到祠下泊舟,以寒泉和菊英祭奠。与山川相对,唱楚地的歌谣,山光水色蕴含着余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末战乱时期李江州的英勇事迹,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和悲壮的氛围,展现了李侯的忠义和英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太白夜夜摇光晶”预示战乱,“十万红巾夜飞渡”形容敌军势大,“挥戈跃马决一战”表现李侯的决绝。通过对李侯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崇敬和对英雄的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