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修城还
艺祖汾阳济世才,兴唐社稷位三台。
两京宫阙同时复,万乘鸾舆远道回。
中令簪缨今不沗,左司衡鉴又重开。
朝廷用将皆熊虎,宰相求贤辟草莱。
江口峨眉山偃蹇,城头雉堞石崔嵬。
经营岂让周东洛,桢干谁知楚上材。
铁瓮时平民按堵,汤池秋涨浪成堆。
曲连白纻桓温井,高接凌歊宋武台。
日映旌旗明似练,月低鼓角响如雷。
郎官拱待回车久,玉树垣阴劳徕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艺祖:指有文德才艺之祖,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 汾阳:地名,今山西汾阳,这里指李世民的故乡。
- 济世才:拯救时世的才能。
- 兴唐社稷:指建立唐朝。
- 位三台:指位居三公之位,即太尉、司徒、司空。
- 两京:指长安和洛阳。
- 万乘鸾舆:指皇帝的车驾。
- 中令簪缨:指中书令的官职。
- 左司衡鉴:指左司的官职,负责监察。
- 熊虎:比喻勇猛的将领。
- 草莱:指未开垦的土地,比喻未被发现的人才。
- 峨眉山:山名,位于四川。
- 雉堞:城墙上的齿状矮墙。
- 崔嵬:高大雄伟的样子。
- 经营:指治理国家。
- 周东洛:指周朝的东都洛阳。
- 桢干: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 楚上材:指楚国的优秀人才。
- 铁瓮:坚固的城墙。
- 时平:时世太平。
- 按堵:安居。
- 汤池:温泉。
- 白纻:白色的苎麻布。
- 桓温井:桓温所凿的井。
- 凌歊:高耸。
- 宋武台:宋武帝刘裕的台。
- 郎官:指官员。
- 回车:指官员回朝。
- 玉树垣阴:指宫中的美景。
- 劳徕:慰劳。
翻译
有文德才艺的祖先是汾阳的李世民,他拥有拯救时世的才能,建立了唐朝并位居三公之位。长安和洛阳的宫殿同时恢复,皇帝的车驾从远道返回。中书令的官职今日不辱使命,左司的监察又重新开始。朝廷任用的将领都是勇猛之士,宰相寻求的是未被发现的人才。江口处峨眉山高耸,城墙上的齿状矮墙雄伟。治理国家岂能只效仿周朝的东都洛阳,国家的栋梁之才又有谁知道是楚国的优秀人才。坚固的城墙下百姓安居,温泉秋天的浪花堆积。白色的苎麻布环绕着桓温所凿的井,高耸的宋武帝刘裕的台。日光照耀着旗帜明亮如练,月亮低垂时鼓角声响如雷。官员们久久等待回朝,宫中美景下慰劳他们。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唐朝的兴盛和治理之功,通过描绘长安和洛阳的恢复、朝廷的英明决策和将领的勇猛,展现了唐朝的繁荣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地理名词,如“艺祖汾阳”、“两京宫阙”、“峨眉山”等,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江口峨眉山偃蹇”、“城头雉堞石崔嵬”,以及对军事设施的描述,如“铁瓮时平民按堵”、“汤池秋涨浪成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