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试笔偶成

· 王樵
嘉靖乙未岁,吾方十五龄。 先君初谢政,兄弟同在庭。 过庭奉严训,讲求惟六经。 丁未登仕版,二亲尚康宁。 前后五十载,三朝逢圣明。 岁复当乙未,言归忝六卿。 肯搆有仲子,新宫适已成。 移居理旧业,耳目仍聪明。 灯下能细书,蚤起鸡才鸣。 平生寡嗜好,天假此性灵。 六经毕其四,匪希身外名。 旷世有相感,吾师在考亭。 何如汉王吉,三世传其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靖乙未岁:指明朝嘉靖十四年,即公元1535年。
  • 谢政:指退休或辞去官职。
  • 过庭:指在家中庭院接受父亲的教诲。
  • 六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
  • 登仕版:指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 三朝:指连续三个朝代。
  • 逢圣明:遇到贤明的君主。
  • :谦词,表示自己不配或不够格。
  • 六卿:古代官职,指六部尚书。
  • 肯搆:指愿意建造或修缮。
  • 新宫:新建成的房屋或宫殿。
  • 理旧业:整理或继续从事旧有的学业或事业。
  • 耳目仍聪明:指听力和视力依然敏锐。
  • 细书:指书写小字。
  • 寡嗜好:指没有多少特别的爱好。
  • 性灵:指天赋的才智和灵性。
  • 考亭:指古代的学府或书院。
  • 汉王吉:指汉代的王吉,以其清廉著称。

翻译

在嘉靖乙未年,我刚刚十五岁。那时我的父亲刚刚退休,我和兄弟们都在家中。我们在庭院中接受父亲的严格教诲,学习的内容只有六经。到了丁未年,我考中进士,进入了仕途,而我的父母仍然健康安宁。这前后五十年间,我经历了三个朝代,都遇到了贤明的君主。又到了乙未年,我辞去了六部尚书的职务,回到了家乡。我的次子愿意建造新居,新宫殿刚刚建成。我整理旧有的学业,我的听力和视力依然敏锐。我能在灯下书写小字,早晨鸡鸣时就已经起床。我一生没有多少特别的爱好,这是天生的才智和灵性。我已经学习了六经中的四部,不是为了追求身外的名声。我与历代有志之士相感,我的老师在考亭。我如何能比得上汉代的王吉,他的清廉被三代传承。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樵在元旦时回忆自己一生的诗。诗中,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十五岁接受父亲的教育,到考中进士,再到成为六部尚书,最后退休归乡。他强调了自己对六经的学习和对清廉的追求,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自身成就的自豪。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儒家学者的一生追求和精神风貌。

王樵

明镇江府金坛人,字明远。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行人。历刑部员外郎,著《读律私笺》,甚精核。万历初,张居正知其能,任为浙江佥事,擢尚宝卿。以请勿罪反对居正夺情视事之言官,忤居正,出为南京鸿胪卿,旋罢。后再起至右都御史。有《方麓居士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