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台臣

关塞笳声动角弓,春愁摇落旅烟中。 绨袍缱绻燕门月,綵笔纵横汉苑风。 春雨一灯寒夜碧,浮云双阙夕阳红。 千秋莫负蒲轮意,曳履传家属钜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笳声: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
  • 角弓:用角装饰的弓,古代兵器。
  • 绨袍:质地厚实的丝织品制成的袍子。
  • 缱绻: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 燕门:指燕地的门户,即今河北省一带。
  • 綵笔:五彩的笔,比喻文采飞扬。
  •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
  • 浮云:比喻世事无常,变幻莫测。
  •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台,左右各一,称为双阙。
  • 蒲轮:古代车轮的一种,用蒲草包裹,以减少震动。
  • 曳履:拖着鞋,形容从容不迫的样子。
  • 钜公:古代对有才德的男子的尊称。

翻译

关塞上笳声与角弓声交织,春天的忧愁在旅途中如烟般摇落。 在燕门的月光下,绨袍情意缠绵,汉苑的风中,綵笔文采飞扬。 春雨中的一盏灯,寒夜中显得格外碧绿,浮云下的双阙,夕阳映照得红艳。 千秋之后,不要辜负了蒲轮的深意,从容不迫地传承家族的才德,成为有才德的男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春景与旅人的愁思,通过笳声、角弓、绨袍、綵笔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与文人的情怀。诗中“春雨一灯寒夜碧,浮云双阙夕阳红”一句,以对比鲜明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结尾提到“千秋莫负蒲轮意”,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成为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