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受之侍郎枚卜罢归一篇 [ ] 茅元仪

高后在天,哀此下民。 笃生神孙,哲惠且英。 襄焉穆穆,终矣明明。 惟日之环,匪河之清。

通州学宫明伦堂联 [ ] 张鹏翮

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思政堂 [ ] 唐时

邵阳府第之西,湖山之东,耽耽大厦磨苍穹。贤哉郑侯为栋隆,朝夕思政于其中。 取君子之九思以谨行,取季子三思以尽忠。及思治道贵清静,又效曹参舍盖公。 之子于归筑百堵,已见丰年咏华黍。周公待旦复何为,赞赞宣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三 [ ] 王守仁

问:“‘颜子没而圣学亡’,此语不能无疑。” 先生曰:“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博文、约礼如何是善诱人?学者须思之。道之全

赠延平太守沈君景明之任 [ ] 湛若水

五马何刺史,天曹照延平。 因君履贤地,令我思齐生。 毫釐千里辨,终古有馀情。 为我拜其墓,因之扣天灵。 天灵自不远,参前或倚衡。 之子怀明德,煌煌曜福星。 以兹照民隐,三载治功成。

列子 · 汤问 · 学弈 [ ] 张湛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自君之出矣 [ ] 沈鍊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容妆。 思君如宝镜,耿耿照空房。 自君之出矣,蟾光几盈缺。 思君若连环,绵绵不可绝。 自君之出矣,车马无回声。 思君若春草,除去复还生。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 其二十四 笃行 [ ] 陈淳

学问思辨者,于中莹且精。 欲实据而有,要在笃于行。

葛常之 犀表帖赞 [ ] 岳珂

文康之学导其源,文定之学浚其流。 三世之帖俱传于予家,其亦足以见植槐之志,而占良冶之裘也欤。

勉吕之寿 [ ] 丘葵

汎汎水中舟,有绋以丽维。 荡荡人之情,有礼以执持。 武公年九十,犹思慎其仪。 吾侪未耄老,盍亦相箴规。 云胡工诵说,志行乃有亏。 此病当自省,所差只毫釐。 勉哉为己学,先民不我欺。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八 [ ] 王守仁

以方问曰:“先生之说‘格物’,凡《中庸》之‘慎独’及‘集义’‘博约’等说,皆为‘格物’之事。” 先生曰:“非也。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工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六 [ ] 王守仁

门人问曰:“知行如何得合一?且如《中庸》言‘博学之’,又说个‘笃行之’,分明知行是两件。” 先生曰:“博学只是事事学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又问:“《易》‘学以聚之’,又言‘仁以行之’

招杨之罘 [ ] 韩愈

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 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 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 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 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 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 馆置使读书,日有求

作首尾三叠送朱则之还郴阳兼似诸同志 [ ] 湛若水

掉臂安行更不疑,千秋遗叹未之思。 即思仁在其中矣,不是他乡外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