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 ] 程德全

勋名合伊葛而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学术萃亚欧为一,前无古人,后无古人。

三十世家 · 外戚世家 [ ] 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

潘延之赞 [ ] 释德洪

毗卢无生之藏,震旦有道之器。 谈妙义借身为舌,擎大千以手为地。 机锋不减庞蕴,而解文字禅。 行藏大类孺子,而值休明世。 舒王强之而不可,神考致之而不起。 此天下士大夫所共闻,然公岂止于是而已乎。

陬操 [ ] 王令

行曷为兮天下,老吾身而不归。 人固舍吾而弗从,吾安得徇人而从之。 昔所闻其是兮,今也见之则非。 嗟若人之弗类,尚何足以与为。 彼天下之皆然,嗟予去此而从谁。 信亦命已矣夫,固行兮而曷疑。

善哉行 其二 [ ] 李攀龙

巢父洁身,天下为污。 四岳九官,而无匹夫。 傅说筑岩,维时商实。 爰立作相,不俟终日。 尚避海滨,二老是丽。 既载后车,三圣所师。 仲未伯齐,三逐何鄙。 生有父母,知有鲍子。 伯阳犹龙,和光同尘。 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百四 [ ] 释正觉

像取模画,人成幻化。 得失一阄,是非一马。 建立摐摐,权行且且。 平贴而安,放荡而野。 科臼弗存,轨仪何暇。 饥则餐,饱则罢。 硬而枕,软而藉。 出世间于世间,藏天下于天下。 更问如何,之乎者也。

王安石论 [ ] 方孝标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者曰: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祖宗

汉书 · 志 · 五行志下之上 [ ] 班固

传曰:“思心之不,是谓不圣,厥咎,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 “思心之不,是谓不圣。”思心者,心思虑也;宽也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 [ ]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

山行 [ ] 柳渔

雨后秋山翠满坡,行行翘首望嵯峨。 斜通线路人踪少,饥下巉岩虎迹多。 万树声乾黄叶堕,一筇影曳白云过。 天将薄暝思投宿,喜听归樵隔水歌。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 ] 老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过秦论 [ ] 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汉书 · 志 · 五行志下之下 [ ] 班固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 ] 老子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读李翱文 [ ]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