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 释迦牟尼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

维摩诘所说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 鸠摩罗什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

妙法莲华经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 ] 释迦牟尼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花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五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违 [ ] 傅翕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

十四科头 其十 真俗不二 [ 南北朝] 宝志

法师说法极好,心中不离烦恼。 口谈文字化他,转更增他生老。 真妄本来不二,凡夫弃妄觅道。 四众云集听讲,高座论义浩浩。 南座北座相争,四众为言为好。 虽然口谈甘露,心里寻常枯燥。 自己元无一钱,日夜数

十四科头 其四 事理不二 [ 南北朝] 宝志

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 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 智者无心可得,自然无争无喧。 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 佛与众生一种,众生即是世尊。 凡夫妄生分别,无中执

妙法莲华经 · 安乐行品第十四 [ ] 释迦牟尼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稀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

维摩诘经 · 不思议品第六 [ ] 释迦牟尼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二节 [ ] 慧能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

萍乡县丞求颂 [ ] 释印肃

杜门终日不通书,得意忘言总不拘。 举向世间人不会,妄谈生死事区区。 信香不昧和光爇,祸福皆心岂有殊。 心本全真含万有,只缘六处起诸愚。 眼耳舌鼻身意静,个中何物碍明珠。 照天照地元不坏,非心贪妄命须臾

不负如来不负卿 [ ] 仓央嘉措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八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 ] 傅翕

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 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妙不为奇。 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 三界众生乃迷骛,于其实录是无为。 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 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

浣溪沙 不忘恩 [ ] 敦煌曲子

结草衔珠不忘恩。些些言语莫生嗔。 比死共君缘外客。悉安存。 百鸟相依投林宿。道逢枯草再迎春。 路上共君先下拜。遇药伤蛇口含真。

不愁蚕不肥 [ ] 姚燮

不愁蚕不肥,但愁无桑使蚕饥。 不愁马不走,但愁无刍使马瘦。 不愁心不豪,但愁无钱刀。 衣不缯彩食不肉,富贵何能骇人目? 女儿嫁人掩面哭,邻子轻年住华屋。

妙法莲华经 · 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 ] 释迦牟尼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葉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