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拼音
序
此诗原文为藏文,为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如来: 佛教术语,指佛陀或一切觉悟者。
- 母胎生: 指通过父母结合而出生。
- 桃花树长成: 比喻美人的出尘脱俗,如桃花般娇艳。
- 恨桃花容易落: 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
- 历历情人挂目前: 清晰地想念着心中的爱人。
- 学道: 追求佛法修行。
- 同心缔缘: 深厚的情感纽带。
- 玉树临风: 形容男子风采出众。
- 绝顶聪明矜世智: 非常聪明,自视甚高。
- 矜世智: 自以为是的智慧。
- 枕边人: 指亲密伴侣。
- 持钵丛林去: 出家修行。
- 梵行: 佛教中的清净行为。
- 倾城: 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翻译
美丽的女子并非寻常诞生,仿佛是桃花树幻化而成, 只因桃花易凋零而心生遗憾,花瓣的离去比你的离去还要深情。 静时修炼内心,活动时审视万物,你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 如果能将这份情感投入修行,成佛又有何难呢?
我们共同编织了深深的情感纽带,虽然生命短暂,爱意绵延, 期待着在来世重逢,那时你会是个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不看生死变迁,只是随轮回走向终结, 尽管聪明无比,却对这份感情感到迷茫。
山上的野马难以驯服,但还是能找到方法驾驭它, 然而,即使神通广大,也无法控制身边的心上人。 我曾想在绿色窗前陪伴你,却又后悔选择了出家的道路, 既想遁入深山修行,又不愿辜负你的深情。
静坐修炼,法眼洞悉一切,但观想中的诸圣并未显现, 没有邀请你,你却自动来到我的心中。 我在山中拜见得道的僧人,寻求智慧的指引, 可思念之情无法约束,思绪如马如猿,直奔向你。
我曾担忧过多的感情会影响我的修行,进入山中又怕失去你的世界, 这世间哪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不负如来的教诲,又能不负你的情深。
赏析
仓央嘉措的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对爱情与佛法都抱有执着的僧人形象。他将爱人比喻为桃花树,象征她的纯洁和美丽,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佛法追求的矛盾冲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仓央嘉措通过各种生动的比喻和禅修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坚守,以及对无法找到世俗与精神完美平衡的感叹。他的情感深沉而细腻,既有对佛理的领悟,也有对世俗情感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诗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信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