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梵唱:佛教僧侣诵读的神圣歌曲,也指佛经。(fàn chàng)
  • 参悟:通过深思领悟佛法或其他道理。(cān wù)
  • 经轮:佛教中的祈祷道具,用来转动以祈求吉祥。(jīng lún)
  • 超度:佛教中帮助亡魂解脱生死轮回的行为。(chāo dù)
  • 磕长头:佛教徒的一种虔诚礼拜方式,全身伏地,额头触地,连续叩首。(kē cháng tóu)
  • 尘埃:这里象征世俗生活或修行路上的困难。(chén āi)
  • 朝佛:拜佛,向佛礼拜以求福报。(cháo fó)
  • :保佑,保护。(yòu)
  • 十万大山:泛指极远的地方,象征艰难险阻。(shí wàn dà shān)

翻译

那一夜,我整夜聆听圣歌,不是为了寻求智慧,只是想捕捉你的气息。 那一月,我遍转所有的转经筒,不是为了救赎,只为碰触你的指纹留下的痕迹。 那一年,我用磕头的方式深深投入尘世,不是为了朝拜佛陀,只为了感受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越了千山万水,不是为了来世的修行,只为保你平安快乐。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我无时无刻不在追寻。

赏析

仓央嘉措的这首诗,以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僧人形象。他以修行的名义,实则是为了寻找和感受爱人的存在。每一句都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表达了对心中所爱的深深眷恋。这种超越世俗的情感,既是对爱情的热烈颂扬,也是对人生苦短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热烈与执着。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 32篇诗文